我听完朱老师的讲座之后颇有感触,我们老师常常为自己的学生付出很多,我们自认为在学习上、生活上以自己的方式给予他们关爱,需要就可以了,但是通过朱老师的讲座,学习到了有时候我们付出的关爱,必须要建立在孩子们的需要上,我们认为的做每一件事都是为孩子好,有时候并不见的是考虑到孩子是否需要。
关怀,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身心自由,要了解他们的发现状态,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自身条件来教导他们,关怀是对学生群体生命的关怀,也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关怀,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,刚开始的时候,他的作业每次都完成不了,上课也不积极,但是有一天。在上课提问的时候。他勇敢积极的举起了手,我点到了他的名字,还表扬了他,让他继续努力,以后得每一次提问中,他都非常的积极,作业也可以按时完成,老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建立起信任,理解的师生关系。有时候,大人说孩子,已经成为习惯,习惯是一套自动化的的行为,不受意志控制,张嘴就来,如:“你怎么搞的,还不会。上课不听课,作业做成啥了等等”,大人可以任意说孩子,情绪很容易发泄出来,想说什么说什么,可孩子不一样,他们想说的话又不敢直接跟大人说出来。这样没有及时的做到理解学生。
‘特座’在我们每个班级都存在这样的问题,在我的班级里,我把最调皮的孩子放到这个位置,这样既避免不影响其他学生又可以做到监督他,可是我没有征求这位同学的意见,就直接安排了这个位置,可能其他同学就会对这个学生有所看法,这个学生从自身心里可能也会觉得自己是调皮的学生。通过听朱老师的讲座,她是这样处理的。当朱老师问班里谁愿意坐这个位置的时候,没有一个学生举手。遇到这种情况,朱老师沉默了一会,再次问到谁愿意坐这个位置的时候,全班同学把目光转向班级里学习最差的一个女孩,过一会,这个小女孩缓缓地举起了手,朱老师说,那这个位置就先由你来坐吧,但是只坐一天。因为今天我从你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谦让和无私的奉献精神。作为奖励,这个象征荣誉和赞美的座位就由你来坐,明天将由另为一位优秀的学生来坐这个位置,之后这个位置成为全班同学都想坐的置,有时候老师可能换一种方式就可以使事情变的更好。
在班里上课时间,有许多同学会走神,会搞小动作,我们老师不防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候,一个口令,一个拍手游戏可以使他们慢慢回转到课堂中来,在我们上课提问的时候,鼓励学生单独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,可以让全班学生都可以听到。在小组讨论的时候,尽量不要影响到其他小组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